財經

全球金融風暴專題(27)企業篇—Google凍結人事 IBM出手砍人 蘋果為什麼就是不裁員?

clip_image001

申文怡/綜合外電clip_image002

2009/01/12

科技業者紛紛祭出裁員手段,究竟是治標還是治本?金融風暴來襲,蘋果(Apple)並未傳出裁員消息,蘋果是怎麼做到的?

從美國次級房貸爆發以來,全球各國經濟情勢受到超級強權美國拖累,景氣堪稱每況愈下,2008年再度爆發金融風暴,更是讓經濟環境進入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冰河期,科技業者因此遭到池魚之殃,目前也籠罩在這波金融烏雲下。在消費者信心疲弱,導致需求疲軟的情況下,科技業者皆紛紛設法節流,以維持正常營運。

為了迅速節省大批成本,業者最常先做的就是凍結人事,甚至大刀闊斧地裁員,藉由精實人力的手段,在短時間內快速縮減開銷。不過,「疾風知勁草」,在這波景氣寒冬,科技業者紛紛出手裁員,連體質一向強健的網搜龍頭Google都宣布大幅裁撤約聘人員,但蘋果至今不但完全沒有裁員計畫,上季財報的表現,甚至亮麗得令人心碎,這個科技業的異數,到底怎麼在不裁員的情況下,表現依然優異?

就此問題,我們可以從蘋果的內部管理,和外部品牌經營來分析,或許可以稍微了解,在金融風暴侵襲下,蘋果到現在為什麼不但不見敗相,也沒有裁員。

就內部來說,在員工人數和供應鏈的管理上,蘋果都做得相當出色。首先,就員工人數管理而言,員工的薪資成本,的確是多數企業內公司最大的支出來源,企業栽培1個員工,除了訓練他們發展應得的技能是無形的成本之外,龐大的薪資則是有形的成本。

因此,多增加1個員工,不但增加龐大的人事成本,也增加了無形的訓練成本等。同樣地,企業在裁撤1個員工時,雖可快速降低大筆薪資成本,但該企業在離職員工身上投注的無形成本,也同樣地付諸流水,還連帶影響部門士氣。在此情況下,裁員不見得是節省成本的高明策略。上上策應是控制員工人數,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。蘋果很少大舉徵才,也很少傳出大舉裁員的消息,該公司某位內部員工曾說過,這是個較為封閉的公司,解釋了蘋果內部的員工管理之術。

另外,蘋果的供應鏈管理也堪稱可圈可點。據研究機構AMR Research調查指出,蘋果在2008年的供應鏈管理排名名列第1。而若以蘋果2008會計年度第4季(2008年7~9月)財報來看,該公司營收和2007年同期相比,成長了26%,毛利率從33.6%增加至34.7%。這些數字都可以看出蘋果的獲利能力極佳。蘋果守住研發大餅,卻在製造面外包給台灣PC代工廠,降低不少生產成本。

除了內部成本控制得宜之外,蘋果的品牌形象,也是打造得可圈可點。蘋果執行長(CEO) Steve Jobs把自己和蘋果品牌緊密結合在一起,以優質高價產品的形象,集結了一群人數(日漸)龐大的蘋果迷。
儘管蘋果也犯不少全天下科技業者都會犯的錯,即推出不少有問題的產品:如價格昂貴卻頻傳過熱的超薄筆電MacBook Air、發生起火問題的iPod、外型簡約奢華,通話品質卻大有問題的iPhone 3G,或是問題一堆、卻急就章趕鴨子上架的作業平台軟體MobileMe,都傷害了蘋果的聲譽和形象。

不過,由Jobs打造出的蘋果神話,就是讓死忠蘋果迷不離不棄。例如,消費者對蘋果產品的依戀(甚至是熱戀),iPhone 2008年第4季狂賣689萬支,儘管不少消費者嚴重抱怨iPhone的通話品質的情況下,蘋果竟然喜孜孜地宣布,若以營收論,蘋果已經躍為全球第3大手機業者。

儘管市調機構NPD Group日前顯示,蘋果麥金塔電腦於2008年11月在美國的銷售量,和2007年同期相比,下滑了1%,不過這是由於桌上型麥金塔腦銷量減少35%所致,蘋果NB的銷量成長率仍領先對手,因此這應只是短期衰退,投資機構Piper Jaffray分析師Gene Munster便看好蘋果2009年的業績,認為該公司將會持續超越市場水準。因此,在精算內部成本、精打外部品牌形象的情況下,金融風暴肆虐各地的同時,蘋果當然不用透過大幅裁員,度過艱困的經濟蕭條。

clip_image003
clip_image004

NS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力晶董事長黃崇仁日前直言,DRAM產業要完成國際整合的程序,短期內很難達成目標,建議政府先將重點放在紓困金援上,先渡過眼前難關後,與國際大廠間的整合以後再談;此話一出,等於是說破了台灣DRAM產業整合進度已面臨瓶頸期,大家把底牌掀光後,發現接下來的賽局有點難打;DRAM業者表示,原本最有機會出現的爾必達(Elpida)現在恐遇上僵局,各界在等待台塑集團旗下的華亞科和南亞科出手來破冰。

業界人士透露,除了爾必達對茂德興趣濃厚,美光(Micron)後來也加入搶親的行列,但似乎都沒有明確的進度出現,主要是因為台塑內部認為,茂德雖然財務問題迫在眉睫,但談判的姿態卻不低,因此有點難深入的談下去。

爾必達和茂德雖然已達成協議,在上週聯手向經濟部送上整合建議書,仍是以瑞晶為整合案的平台,但爾必達執行長<土>反本幸雄和茂德董事長陳民良雖然獲得共識,但建議書尚未有瑞晶董事長黃崇仁的簽字同意,業界認為,這經濟部是否會讓這樣不完整的企畫書過關,仍有疑慮在。

DRAM業分析,黃崇仁向政府喊話先要錢,而非先紓困,無異是暗示國際整合的難度相當高,且遇到瓶頸,眼看各家DRAM廠的財務危機迫在眉睫,只好先向政府喊話能先拿到紓困金。而茂德2009年2月14日到期新台幣100億元的可轉債開放贖回,屆時要怎麼應付贖回潮,仍是個無解的問題,因此資金壓力最為緊俏。

DRAM業分析,看得出來這次DRAM紓困和整合案,各廠檯面下都在不斷角力,原本國際大廠為了獲得台灣政府的紓困金,提出技術轉移給台灣的條件,後來似乎也大打折扣,讓經濟部甚為不滿,認為對方誠意不足,在台廠自己合作都問題層出不窮,加上國際大廠禮物大縮水的情況下,整起DRAM整合案是很難在農曆年前過關。

黃崇仁也點出一個重點,大家都對美光或爾必達把DRAM自有技術和專利給台灣有期望 ,但技術對國際大廠是最珍貴的寶物,怎麼可能這麼輕易地雙手奉上,國際大廠和政府的想法一定會有落差。

DRAM業認為,現在只有看台塑集團旗下的南亞科和華亞科要如何出招,讓整起DRAM整合案能再次破冰,有所進展,但偏偏台塑集團做事又是非常保守,建議書一改再改,到現在也未送交經濟部,台塑自己不急,但倒是急壞了資金壓力較大的茂德和力晶,或是這招讓競爭對手心急如焚,也是台塑集團的重要戰略之一吧!
clip_image001
clip_image002
圖說:DRAM整合案走到瓶頸 ,目前只等南亞科和華亞科出招,以化解困境。
劉家任攝

NS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RAM市場在2008年完全呈現「膽小鬼賽局」(game of chicken)的情況,所謂「膽小鬼賽局」就像2輛汽車加足馬力,相互對撞,誰先把車子轉彎或煞車,誰就是膽小鬼,較晚轉彎的就是英雄,然而市調機構iSuppli指出,在DRAM這場膽小鬼賽局中,沒有人是贏家,在供給過剩導致價格幾乎崩盤的後果,就是所有廠商全都受創。

iSuppli資料顯示,2008年全球DRAM市場重挫19.8%,由2007年的315億美元降至252億美元,這也是DRAM市場連續2年呈現衰退,2007年DRAM銷售額已較2006年萎縮7%。然而這樣的頹勢將不會停歇,iSuppli預測2009年DRAM市場仍然深陷困境,在全球經濟前景不明的情況下,估計DRAM銷售額將再衰退4%,恐僅為242億美元。

分析師Nam Hyung Kim表示,前8大DRAM廠商自2007年以來,2年時間收入已縮水接近80億美元,預估到2009年底以前,廠商們營業利益的損失總計將上看110億美元。

過去DRAM產業一度為最賺錢的科技領域之一,然而如今卻成為廠商虧損的來源,而廠商們過度積進於擴產投資,為產能過剩主因,Nam Hyung Kim指出,2009年廠商資本支出將減少約48%,但產能位元成長率仍不會減緩,也顯示廠商過去已投入多少的資金規模,就連龍頭大廠三星電子在2008年第4季也難逃虧損命運。
clip_image001

圖說:2008年DRAM市場衰退近2成。彭博
clip_image002


NS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蘋果(Apple)自2007年宣布、推出iPhone以來,因多點與全螢幕觸控等創新特色,加上蘋果熟稔的行銷操作,讓iPhone持續成為相關產業、市場與媒體的注目焦點。在2008年7月11日發售iPhone 3G後,除既有產品特色,加上蘋果大力拓展銷售國家數目,並透過包括企業應用支援、SDK與App Store開張等iPhone 2.0軟體更新加值下,讓iPhone 3G推出僅1季,銷量便達689萬支,更讓iPhone累積銷量突破1,300萬支,提前達到該公司執行長 Steve Jobs所定下「2008年iPhone取得手機市場市佔率1%」的目標。
而從蘋果2008會計年度第 3季財報來看,若非依據國際公認會計原則(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;non-GAPP),亦即將iPhone創造的遞延收入納入計算,則蘋果2008年第3季創造的116.82億美元營收中,iPhone佔了39%,超越佔營收比例分別為31%與14%的Mac與iPod。至此,面世15個月後,iPhone可說儼然成為蘋果第1台柱。
iPhone的下一步 大家都在看
在 IT產業,蘋果是少數採精兵產品策略並獲得市場肯定的公司。背後代表的最大意義,在於蘋果對於新產品切入之定位方向,相對其他廠商更為正確,而此種精準、細膩掌握市場需求的能耐,被普遍認為是蘋果最大的競爭優勢之一。故若能掌握蘋果推出新產品之決策思維,對於思考如何推出新產品以創造最大商機,當有所助益。
也因此,iPhone接下來會怎麼走,可說是產業焦點。原因在於除蘋果維持一貫的創新形象,讓人好奇接下來會如何出招外,面對後進者如Android手機、諾基亞(Nokia)的N97等類似競爭產品快速逼近下,也必須有所動作,以期能在鎖定的目標市場中,保持先進入者的優勢。
而當中最被許多人猜測的,便是蘋果會不會仿照推出iPod nano般的策略,推出更小巧與更便宜的iPhone版本,亦即iPhone nano。

NS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08年全球液晶電視總需求量雖然上看1億台的總量,但受金融海嘯等因素影響,讓40吋以上液晶電視需求佔比30%以上的美夢落空,且由於消費者仍以購買32吋液晶電視為多,某方面也是造成2008年面板供過於求的元兇之一。展望2009年,雖然市場預估由於已開發國家液晶電視滲透率已高,後續這些區域對液晶電視的需求成長性將趨緩,但經由新興市場需求趨動,預估2009年液晶電視總需求量仍可有15~20%的成長性出現,總量約落在1.2億台上下。

而2009年液晶電視需求轉朝新興市場趨動,某方面表示液晶電視已更平價,新興市場的白領階級願意替換家中傳統 CRT電視成薄型電視。然值得注意的是,對液晶電視品牌廠家而言,如何改變液晶電視推廣戰術,意識到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國家的消費購買習性的不同,看似成 2009年液晶電視市佔爭奪的主要決勝細微關鍵。

以往液晶電視品牌大廠銷售產品的訴求,除價格誘因外,造型與功能為多數業者訴求強處。舉例而言,拼除內建HDMI、高對比等同質性高的性能不談,近年Sony Bravia液晶電視,主打訴求為Full HD解析度的導入,而三星電子(Samsung Electronics)的波爾多系列液晶電視,則強調其宛如紅酒杯高雅造型的工業設計,樂金(LG)對液晶電視的訴求,則同樣擺在產品造型上,其獨特的類似紅眼的開關按鈕設計,也是其主打的重點。

但以實際液晶電視銷售為例,近期持續詢問不同新購液晶電視的消費者,可發現1個有趣的現象,以家中有長輩的家庭為例,可發現有些家庭購買液晶電視收看電視節目時,一進廣告時間,家中長者就有意把電視關掉,然後再按經驗法則決定開電視時間,進一步詢問為何如此,得到的回答是,液晶電視比較大台,看起來比較耗電。

另外,常被問及的還包括,液晶電視比以往CRT電視大台,小孩看久,會不會容易近視等問題。由此來看,強調省電、不會近視,加上價格平易近人等誘因,應會是2009年液晶電視品牌商廣告訴求最感人的創意。

再以印度市場為例,有業者反應,印度消費者對液晶電視的聲音要求,遠高於畫質的要求。主因在於印度的影視節目多為歌舞劇,且消費者對音樂喜好與播放品質,高於實質畫面,因此想在印度市場拓展液晶電視,得先了解當地風土民情才行。

簡單來說,液晶電視越來越深入一般平常家庭,除透過價格誘因打動消費者的購買慾外,如何更體貼感受消費者的實質需求同時解惑,就有機會成為市場贏家。


NS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