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DRAM廠財報提前端上桌,美光(Micron)將打頭陣公布,預估每股虧損將達0.4~0.5美元,奇夢達(Qimonda)原本難產的財報,亦將在紓困成功後正式上菜;至於台灣4家DRAM廠第4季虧損新台幣200億~300億元是預料之內,由於現貨價已開始反彈,2009年第1季減產效應可望擴大,財報可能是短期內DRAM產業最後1個大利空。此外,力晶亦將擴大減產幅度至20%~25%,以避免財報惡化。
DRAM廠認為,美光財報公布前,股價大跌14%主要係反應投資人信心不足,但整個市場還是比較擔心原本要關門大吉的奇夢達,如今在成功獲得德國地方政府、葡萄牙國營銀行和大股東英飛凌(Infineon)共計3.25億歐元(約4.57億美元)資金挹注後,順利保障奇夢達2009年經營權,讓市場對DRAM產業落底的預期又再度落空。
不過,多數業者認為DRAM減產效應已逐漸發酵,2009年第1季全球產出將進一步減少,現貨價格已提前反彈作反應,DRAM廠財報虧損其實都已在預料之內,估計台灣4家DRAM廠至少再虧200億~300億元,大家也不會驚訝,因此,DRAM廠財報反而是這波DRAM產業最後1個惡夢和利空。
DRAM廠認為,現在除三星電子(Samsung Electronics)外,2009年第1季產出量已大幅降低,全球減產的產能合計至少有20%,足以度過2009年第1季傳統淡季,至少價格不會再破底,加上政府紓困進度露曙光,各家DRAM廠都端出劇本請政府買單,台灣DRAM產業惡夢暫時可以告終,第4季財報不管虧多少,市場都不會太過驚訝。

此外,力晶發言人譚仲民表示,原本力晶宣布減產10~15%,由於考量目前DRAM價格仍是低於現金成本,員工都在放無薪假情況下,決定擴大減產,12月減產幅度較9月拉大至20~25%,將致力於提升65奈米製程良率,才能確保最低生產成本,以及未來產業競爭力。力晶12吋晶圓廠最大產能13萬片,減產後將低於10萬片水準。

南亞科副總白培霖則指出,接下來有2個指標可觀察DRAM產業的短底確定,首先是1月合約價能止跌反彈,其次是模組價格能跟著顆粒價格往上漲,這才代表消費者願意接受漲價。

clip_image001
圖說:奇夢達在成功獲得德國地方政府、葡萄牙國營銀行和大股東英飛凌(Infineon)共計3.25億歐元(約4.57億美元)資金挹注後,順利保障2009年經營權,讓市場對DRAM產業落底的預期又再度落空。美聯社

NS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儘管依夏普(Sharp)原先規畫,為因應面板景氣低潮,日前已將生產線布局重新調整,並關閉2.5代與3代線產能,將產品挪到3.5~6代線生產,並表示10代線廠區建物已大致完成,並開始進行設備移入,預估10代線最快會在2010年3月開始量產。然近期業界傳出,由於夏普10代線主要與Sony合資設立,近期夏普面臨電視面板庫存水位攀高,而Sony電視銷售狀況亦不如預期,加上Sony與三星電子(Samsung Electronics)合資S-LCD在2009年仍有新產能開出,因此,夏普與Sony間合資關係恐出現變數。

面板業者表示,Sony繼與三星攜手成立S-LCD,投入面板產線建置後,日前又宣布將與夏普成立合資事業,且其出資比率為34%,夏普出資66%,以總投資3,800億日圓,投入10代面板產線興建。但2008年Sony在全球液晶電視市場表現落後三星,出貨量僅約1,400萬~1,500萬台,而2009年景氣能見度太差,且液晶電視恐僅較2008年成長15%,加上消費者對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不如預期,讓Sony液晶電視出貨總量推估將僅達1,700萬~1,800萬台。

由於Sony與三星將續投8代產線建置,由此換算,2009年單是S-LCD產線擴充,加上其既有對台面板廠採購量能,就足以滿足其2009年面板所需,加上面板景氣低迷,外買面板垂手可得,且可有很好的價格空間,如此將是促使Sony暫緩投資夏普的重要關鍵。

再以夏普來說,近來受金融海嘯、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不如預期,三星、Sony等電視終端價格競爭激烈等影響,除讓其液晶電視銷售情況不如年初預期外,其32吋液晶電視面板庫存也過高,業界甚至預估夏普單是32吋電視面板庫存便高達百萬片以上。此外,夏普目前面板產能稼動率,也已不到5成。

況且夏普宣布投入10代面板產線當時,除面板外,同樣挹注大量資金於太陽能產線擴建,因此,若Sony暫緩對10代線投資,恐讓夏普一時間內難湊足夠資金於10代線投資,如此將讓夏普10代線產能開出時程增添變數。

不過,面板廠也指出,此當中仍存有變數,若Sony執意在不景氣時如約定投入與夏普10代面板產線合資計畫,屆時Sony恐以大幅減少對台面板採購量能作為對應,如此恐將衝擊台面板廠。


NS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美國汽車業紓困案上週通過,半套的紓困,加上一些嚴厲條件,顯示美國政府與人民對這個案子的初步妥協:3大車廠不能輕率任之倒閉,因為渉及到200多萬相關就業人口,也渉及未來美國經濟盛衰;另一面,3大車廠多年來無力,或至少未盡力提升全球競爭力,不少人即便懷著愛國主義,也認定是咎由自取。

說公平,沒有。AIG要倒,美國全力相救;3大車廠要倒,政府與國會半推半就。何者重要?為何救此不救彼?或是何者才是真正的Too Big to Fall?從結果論,AIG顯然更重要,3大汽車廠儘管重要,仍不及AIG。

200多萬的「美國」就業人口,難道比不上AIG?答案顯然不是。AIG案的影響,是在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與信心回復基石上;3大車廠的影響基本上限於美國。不管怎麼說,美國政府都必須做抉擇:兩案都很大(其他的紓困案當然也不小),但紓困還是有能力限制,方案還是有所不同。

每一次的金融與經濟危機,一定會帶出企業的紓困案。所有紓困案,依常理與其對社會影響程度,會依理性的方式呈現:由大到小,即由影響面最深最廣的案子,率先紓困,其他的照此排列。換言之,如果不在重要性排列的名單內,交由一般機關去處理即可,無需日理萬機的高官與民意代表傷腦筋。

紓困的選擇

這項理性的運作模式,必然導出:愈大的企業,影響層面愈廣的企業或行業,不能倒。沒有一個政府的領袖或政治人物,敢干冒大不諱地說,企業不爭氣,不行就讓他倒。所以,祇要是採行民主體制的國家,一定遵從這個法則(非民主國家大部分情況下亦然)。

這項法則究竟對還是不對?照法則發展下去,愈來愈多的經濟體,隨著經濟發展與企業規模不斷擴大,到最後極有可能蛻變成社會主義福利國家:亦即每次出現危機,政府必然要伸手救援。而每次的救援規模,亦因經濟規模的擴大,也變得愈來愈大,最後因危機而國有化。這次全球金融危機,各國政府祭出的救援規模,幾乎都改寫歷史紀錄,不讓人意外,但更讓人擔憂。

更改這項法則?逆轉這項法則?或至少限制其無止盡地發展下去,最終導致更大、更難以收拾的局面?
很多研究分析指出,人類最容易將行為分成2類,非白即黑。這種過度的簡化,是非題,祗有在人類社會找得到,由於語文上的對照,二分法最容易被吸收,一也容易辨識「敵/我」,再一步演變成「你死/我活」的極端。宗教上如此,政治意識、經濟學理論、企業競爭,也如此。

二分法的過簡性與危害

二分法造成對立的誤謬及其毒害,幾個世紀來,已逐漸改善很多。讀過書的人都知道,0與1之間,黑與白之間,還有很多的可能,甚至無限的可能。所以,對於金融,經濟與產業的管理與規範,就不能完全用非黑即白的方式行之。

獲得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 J. E. Stiglitz最近投書媒體,將此次金融危機會發生歸納成5點:葛林斯班的放任政策;葛拉斯—史蒂格爾法案的解除;聯準會與財政部找錯藥方;企業財務資料做假;紓困止不住血。各個都擊中要害,但最關鍵,也是源頭的還是一項:自由放任與管制,何者才是正途?

從亞當史密斯主張自由放任(看不見的那隻手)開始,經濟學家200多年來,為政府在經濟政策上,究竟應採放任或管制的立場的爭論,從未休止。經濟學家基本上認同自由放任,但仍有相當多的人認為,市場會有失靈的時候,一旦失靈,就會出大問題。

葛林斯班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,坦承他當Fed主席時的放任政策「有瑕疵」。他有錯嗎?現今的結果論,是的;但別忘記,90年代末期,全球為其主導下的政策與作為,讚美與頌揚又何其多。昨是今非,對已造成的金融危機,有何意義?

自由與管理爭論200年

祗有一項,就是自由最大的風險與威脅,就是濫用自由。90年代創新與創業精神當道:網路通訊技術,金融商品,及管理模式的創新,如果沒有自由放任的政策,就不太可能百花齊放,百鳥齊鳴。然而,完全放任也提供貪婪與作假的溫床。金融病癥,隨著1980年代英國開放(Big Bang),雷根經濟學當道,1993年避險基金等不受監督而初露。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(LTCM)倒閉,使病情惡化,但被隨之而來的不理性繁榮,暫時壓制著。

2001年泡沫破裂,即使祭出沙賓法案(Sarbanes-Oxley Act)藥劑,仍不敵自由放任政策大纛,Fed大幅快速降息,祗是延緩病發,但讓房地產融資蘊育出更嚴重的病毒。而金融創新的危險細胞—避險基金,CDOs等,就算在過去金融統計管理檢測儀器上看不到的病變,在常識也看得出其危險性。就算巴菲特稱它們為金融上的超級核子武器,在放任意識下,刻意被忽視。

花旗、美林、AIG、瑞銀(UBS)等一干赫赫有名、正經八百的機構出事,已經讓人震撼不已;馬豆腐(B. Madoff)的龐茲式騙局,居然能維持10年以上,且蒙蔽數10家有頭有臉的金融投資機構。講自由放任,馬案絕對可列為最佳諷刺獎。

90年蘇聯解體,代表它的體系被掃進歷史角落;諷刺的是,20年後美國體系也爆出大危機。何者為優?很明顯,至少到目前,(修正後的)資本主義還是勝出。但是它的潛在病因並未因此消除,那就是自由放任的副作用:濫用自由。

最適管理才有利自由

自由遭到濫用,不祗是個人問題,也會出現在企業與政府層面。企業當然希望政府管的愈少愈好,這樣就不會妨礙它的成長與競爭;但企業成長到某個階段後,譬如國際化之後,單1國家對其影響力與限制能力,相對就會愈來愈小,而企業購併國家,與企(產)業操縱或威脅國家的案例,就會愈來愈多。

一般產業或企業對一個國家的威脅程度,最簡單的看法就是看它的產值佔GDP的比重(就業人口是另個指標),但金融業對每1國家的威脅,不一定是最重,但祗要是產業多元化的國家,它都會是最具關鍵性的,台灣的金融重建基金(RTC法案),美國的TARP法案,都遠較任何其它產業或企業來的重要。因此,政府在積極介入管理與自由放任的頻譜兩極上,列出不同的標記與選擇管理的深度,這才是管理的真義:提供最適成長環境,但不讓其失控。

葛林斯班的功與過之辯,正是過去20年,在自由放任與如何管制兩個極端間擺盪的縮影。如果企業或產業會成長到太過巨大而不能倒的地步,那麼,在它沒有發生重大危機之前,便應採取適度的管理。企業或產業雖然才是問題的關鍵,但企業家的良心、良知,與其貪婪、野心的隨機性太高也太複雜,因此,監督與適度管理這些對象,不僅是政府與相關官員的責任,也是民意代表,學者,輿論的責任。


NS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一波,看起來Dram 已經變成國家對國家間的戰爭了!新一波世界大戰?

現在的政府為了選舉,往往都不能讓某個公司倒掉,畢竟這些公司已經Too big to Fail! 這一倒,可是一拖拉庫的人會失去工作,這可是很恐怖的! 但是面對三星加上韓國政府的強力競爭,這一稿下去,該不會越拖越久吧!台灣公司在BenQ 過去失敗的經驗,大概也不敢去碰這個燙手山芋! 也希望奇夢達快轉入利基型的記憶體,把GDDR也搞爛好了!不要讓三星過太爽! 

以下為原文

 

這陣子在美國吵得沸沸揚揚的新聞,就是美政府到底要不要救岌岌可危的汽車產業?各樣觀點在美國政界與汽車界成為爭論話題,在此同時,德國和亞洲這廂也面臨了類似的議題,急需政府拯救的主角不是汽車產業,而是即將資金用罄的記憶體晶片廠商,記憶體市場長期受到價格崩盤所累,如今除了龍頭大廠三星電子(Samsung Electronics)之外,其他廠商可說是奄奄一息,紛紛求助於當地政府,一如美汽車廠商一樣,期盼能獲得資金紓困,在政府的大手下度過難關,儘管都在各自國內引發各界爭辯要不要救,目前結果看來,各地政府幾乎都出手情義相挺。
三星擠壓對手不手軟 虧損也在所不惜

NS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時值大陸因工廠爆發倒閉潮,失業勞工為積欠薪資頻頻爆發抗議,鄰國俄羅斯也陷入日益頻繁的示威,但肇因來自民眾不滿俄國政府為對抗金融風暴的保護產業政策。英國金融時報(FT)報導,數百名民眾21日集結海參崴市中心廣場,抗議當局提高進口汽車稅,其中至少100人遭警方拘提。然而全俄羅斯有30座城市爆發同樣示威,使當局憂心經濟情況再惡化下去,社會動亂恐將更加嚴重。
俄國最大車廠AvtoVaz日前提出警告,表示俄國車市在2009年將萎縮4~5成。當局為救本國車廠宣布提高進口汽車稅率,但許多遠東地區城市相當仰賴便宜的日本二手車進口,批評者表示增稅將使進口二手車價大增50%,對政府強迫民眾購買品質較劣的國產車感到憤怒。
當前俄羅斯情勢危如累卵。由於全球經濟走軟拖累油價,外資如大浪退潮般撤離以石油為金雞母的俄羅斯,俄國的外匯存底水位急降,標準普爾(S&P)評級遭10年來首度調降。俄國政府為避免10年前經濟崩盤重演,近期砸下龐大金額注資銀行、買股護盤,並頻頻開出金援產業與社福支票,但俄國現正持續萎縮的石油財富能否撐到救市見效,仍有待時間考驗。
挹注產業107億美元
根據彭博(Bloomberg)報導,俄國財政部長Alexei Kudrin在12月3日表示將推出新的經濟振興方案,從2008年底或2009年初開始動用目前依然龐大的金融儲備援助各別產業,並提供3,000億盧布(約107億美元)挹注市場流動性,確保未來數月實體經濟能夠獲得所需融資。
這套方案內容包括收購銀行的抵押貸款、保障急需週轉的企業能夠借到2或3年期貸款。為減輕信用緊縮,俄國政府自10月以來已挹注超過2,000億美元至銀行體系。此外,當局為協助企業也將減徵營業稅,從2009年1月開始降4個百分點,並且針對小型企業調降稅率,預估全部減稅額度可達5,500億盧布(約198億美元)。

NS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